近年來,賽罕區立足首府首善城區定位,緊緊圍繞抓黨建促城市基層治理能力提升,深入實施網格化黨建模式,通過健全組織體系、創新網格服務、凝聚共治力量,全面打通黨建引領群眾、服務群眾的“神經末梢”,推動城市基層治理能力全方位提升。
織密“一張網” 筑牢基層治理基石
賽罕區堅持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,理順網格組織體系,建立起上下協同、步調一致的工作推進機制。一是規范網格設置,實現組織覆蓋。全面實施“支部 網格”模式,以綜治網格為基礎,按照每300-500戶一個網格的標準,將全區110個社區劃分1228個網格,單建或聯建網格黨支部882個,優化基層治理單元,實現組織全覆蓋。二是嚴密組織體系,抓實運行環節。健全“社區黨組織—網格黨支部—樓棟黨小組—單元中心戶”四級組織體系,全區設立樓棟長4870人、單元長13709人,設置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公示牌,公開網格信息,方便居民聯系,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回應到“家門口”。三是明確網格職能,壓實工作責任。抓好網格員六項職責、七類工作責任落實,加強培訓,嚴格考核,對全區1446名網格員進行了培訓并編制了《賽罕區網格化工作應知應會手冊》。加強網格黨支部對各類組織的領導,建立民主議事決策、矛盾糾紛調處等機制,將信訪維穩、文明城市創建等重點工作融入網格,推進“紅網”與“網格”深度融合。四是充實網格力量,夯實治理基石。兩年來公開招考全日制本科學歷社區工作者663名,按照“6 X”的基本配備模式,每個社區配備專職工作人員6名,每個網格至少配備專職網格員1名,全區110個社區配備專兼職網格員1268名。
擰緊“一股繩” 創新協同治理機制
堅持以全域推進為抓手,搭建各領域參與治理的服務平臺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。一是物業黨建聯建,破解治理難題。加強黨建引領物業服務,成立物業行業黨委,25家物業服務企業成立黨組織,12家物業服務企業開展黨建引領機制創建工作,把黨的領導嵌入小區治理全鏈條。構建由社區黨組織、社區居委會、業委會、物業公司組成的“四位一體”社區管理模式,推動解決小區停車難、監控不完善、電動車充電難等一系列難點問題。二是建立聯動機制,促進共治共享。充分發揮街道“大工委”、社區“大黨委”、網格“大支部”引領聚聯作用,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議,實施“資源、需求、項目”三張清單管理,推動成員單位發揮作用。目前,6個城區街道48個社區建立了大工委、大黨委,吸納聯建共建單位490家,開展各類聯建、幫扶、辦實事活動300余次。三是用好“鎮街吹哨、部門報道”機制,推動“平戰結合”。扎實做好在職黨員“雙報到”工作,59個機關黨組織2032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常態化開展服務工作,實行“平時 戰時”相結合的管理機制。由街道黨工委統籌調度,按照《賽罕區“黨建引領、鎮街吹哨、部門報到”監督督辦考評辦法(試行)》,組織督促職能部門及其黨員圍繞社區建設、居民需求、重點任務開展服務,打通條塊壁壘。今年以來,圍繞“三城同創”等中心任務開展為民服務活動1957次。戰時主要采取社區吹哨、機關單位應急響應的辦法,將在職黨員納入社區進行統一調度使用。在本輪疫情防控工作中,將網格作為最基層的抗疫堡壘,組建臨時黨支部327個,設立黨員先鋒崗335個,助力開展核酸檢測、卡口值守等防疫工作,解決了社區力量不足的現實困難。
推進“一體化” 構建智能治理平臺
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全面、快速、精準獲取和刻畫民眾需求的優勢,推動網格治理更加精準精細,及時高效解決問題,顯著提升社會治理效能。一是大數據賦能小網格。依托“智慧賽罕”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綜合平臺,加大數字技術應用,統籌全區人、地、物、事、組織等信息,構建“黨建統領、網格化管理、多元化參與、精細化服務、智能化應用”的“一統四化”綜合信息平臺,實現網格事件快速研判、精準交辦。二是“四中心”聯動“雙網疊加”。構建融媒體中心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、黨群服務中心和接訴即辦指揮調度中心為民辦實事黨建聯盟,在線受理黨員群眾需求,依托線下網格人員精準對接,實現線上平臺與線下網格化“雙網疊加”,形成一體化為群眾辦實事的服務新格局。
通訊員:蔡璐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